每每说起湛江正规在线配资,就不得不提起那些隐在赤坎老城区里的老街。老街不仅是一条街,更是一个时代湛江人的集体记忆。在老一辈的人眼里,老街的繁荣隐在旧时光里,如他们的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在新一代的年轻人眼里,老街的繁荣是一种氛围感,藏在斑驳的墙面和狭窄的巷道中。
如今,湛江多条老街区试图在两代人中找到平衡,以新业态、新思维为湛江各老街区重新注入灵魂,让老街重新焕发生机。今天,年轻群体成为老街常客,打破了老街区的宁静,让老街再次燃起了曾经繁荣时光里才有的烟火气……
非遗上墙
老街区重燃烟火气
近两周,在湛江市赤坎区寸金二横路的老街区内,闹出了不少动静。湛江市遂溪醒狮、北坡游鱼、雷州傩舞……多个彩色非遗文化元素在街区内相继涌现,让不少市民直呼“湛江,你让我感到陌生”。
彩色非遗一条街从策划到动工,历时一个多月,如今墙面彩绘已经完工,让本来平平无奇的街道变得热闹非凡。大到整面墙壁,小到连配电箱、电线杆,都拥有了“姓名”。
走进寸金二横路,可见许许多多的市民游客在此驻足“打卡”。每一间商铺外墙被刷成彩色,东海岛人龙舞、雷州爬刀梯、遂溪醒狮等非遗文化以新潮、多彩的形式走上了墙壁。这些坐落在“家门口”的非遗,俨然成了一个大型的露天博物馆,吸引着游客按下快门。
沿街走去,逾30幅非遗画作随着街道的深入,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这些跃然墙上的非遗元素不仅让街区社区扮靓,也让湛江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湛江这一次让我感到陌生,但是又十分亲切。”一名来此“打卡”的市民笑着说道。彩色非遗一条街的出现,让她觉得这座自己生长十几年的城市,重新充满了活力,多彩的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街道上色、马路拓宽,非遗文化焕新老街道,让住在附近的居民纷纷走出家门口,与这群熟悉又亲切的“新朋友”合照留影。除了墙绘作品,街区内还出现了许多文创装置,供游客拍照打卡、互动。
“街区不久后还将有多个文创装置陆续进场,如雷州蒲织文创产品、北坡鱼灯等艺术装置等。我们做的不仅仅是平面的墙绘,而是立体的、有层次的文化传播。”重新定义艺术工作室的陈文超说道,如今的寸金二横路一日一新,从非遗上墙,再到彩虹色斑马线,雷州非遗蒲织特色文创产品逐渐挂上街道,多个非遗文创产品让非遗文化具象化,拉近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寸金街道党工委书记洪武松表示,当前湛江市正在着手整修打造的湛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位于寸金二横路。以此为契机,寸金街道办创新工作方法,于2023年12月开始对整条街道做非遗文化相关的翻新和修缮,希望能与文化馆形成配套,打出湛江的文化品牌。他表示,希望通过彩色非遗一条街,未来能吸引一批、带动一批文创手艺人入驻街区店铺,通过经营文创产品传播非遗文化,让这条街道不只是成为网红打卡点,更是形成一个品牌。
古建焕新
老街区开出“隐藏款”
在湛江市赤坎区的古商埠内外,近百年历史的广州湾商会旧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老建筑曾因时光沉默在赤坎的老街中,经重新修缮,如今重现旧时容颜,成为了抖音、小红书里湛江文旅宣传的常客。
近年来,老街区内的多个古建筑经修缮和重新设计,赤坎老街的历史人文资源得到盘活。而广州湾商会旧址如今成为湛江老街的文化符号和载体,将这段历史、文化与现代人重新串联起来。
漫步在商会旧址前,干净整洁、暖黄色的外墙似在诉说着这条街区的繁华过往,多个民国风打扮的游客行走在回廊之间,快意拨动着手中的快门,让这幢老建筑有了新的人气。
不远处,一座民国风建筑惹人瞩目,成为老街里的新秀。为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的“博物馆之城”,助推湛江全域大文旅高质量发展,去年起,湛江市相关部门多次走访民间街巷,挖掘老街的文化资源,支持了多个博物馆在老街内崛起,而赤坎区博物馆正是其中之一。走进馆内,如同坐上巨大的时光机,在广州湾时期民俗物品、票据、民国钱币、非遗等老物件的带领下,穿梭时空,回忆往昔。
沿着博物馆旁边的小巷登上高高的台阶,便可走进赤坎古商埠。这片高地之外曾是汪洋大海,也是湛江对外贸易的重地。如今在历史、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之下,这里的海洋贸易的繁荣虽不再,但却成为了文化的高地。
在古商埠里,任何的景点都如盲盒一般,不经意间就可能发现新的惊喜,藏在其中的静园便是如此。自去年修缮动工以来,黄墙彩玻,十分亮丽,摇身一变成为了老街里的“隐藏款”,吸引着许多游客慕名前来。
与此同时,簪花、版画、咖啡、涂鸦……这些新时代下的新元素、新业态也随着一群群年轻人的入驻涌上码头。一群年轻的“艺术家”“理想家”到此驻店、创作,让小巷子里的烟火气再次升腾起来,让老居民也时常探出头来、走出家门,看着年轻人乐活,也如同瞧见年轻时的自己。
南方日报记者陈欢正规在线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