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顿饭有多少卡路里?去景区旅游用怎样的方式最优?这些问题配资平台股票,都可以向大模型提问并随即收获答案。5月24日,第二十届文博会举办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合作对接会,以促进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应用。
会上发布的《广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实践成果》(下称《实践成果》)显示,截至2024年4月底,广东文化产业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超过9万家,约占全国15.97%,位列全国第一,夯实了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基础。
大模型技术深入行业推动降本增效
“这样的‘李白’有一定人设,天生带有一种侠气风格,比纯文本对话的数字人要酷很多。”元象公司联合创始人肖志立说。本届文博会上,包括云天励飞、元象科技等企业都不约而同地推出同一个IP人物——诗仙“李白”。
近年来,AI技术在游戏、数字媒体和智能制造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创新力。《实践成果》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通过生成式AI和决策AI技术,实现了游戏引擎的显著进步,优化了3D城市模拟和多人在线战术游戏的开发,提升了跨平台兼容性和游戏体验。
不仅如此,大模型也越来越深入到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中来。在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方面,大模型能够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还能够通过AI生成图像,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文化主题产品。
云天励飞大模型业务部负责人孙沉说,这样的大模型也可广泛运用于政务、金融、医疗等场景的服务助手,以及博物馆、文化馆、展览馆、党群服务中心等的讲解助手,或陪伴空巢老人,既可减轻人力,又富有趣味性。
腾讯发布的“混元大模型”则像一个学识渊博的“语言通”,不仅可以理解复杂的语言规律,还能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图像等内容。目前腾讯内部已有超过400个业务和场景接入了这一技术进行测试。
腾讯混元大模型产品负责人陈研介绍,大模型技术深入行业,正发挥降本增效作用。腾讯视频借助AI技术,可准确解析剧本中的角色、场景、服装、道具及场次等信息,辅助制片团队快速掌握剧本故事脉络、角色设定等内容,合理制定资源配置及规划。
广州趣丸科技同样在视频管理方面拥有“独门绝技”。该公司副总裁张顺四介绍,公司自研的多语言翻译技术涵盖视频翻译、配音、去字幕等一系列技术能力,可以实现视频快速转译、配音同步、画中人口型同步等,进一步革新了媒体翻译制作流程,大幅降低过往昂贵的人工翻译成本和冗长的制作周期,为推动中华文化在全球不同语境下的传播,以及中国文化出海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300万
为更好地推动企业对接大模型资源,此次对接会还启动广东大模型赋能文化产业应用联盟。《实践成果》显示,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高等教育机构176所,在校生449.17万人,高层次人才88万人,研发人员超130万人。“这为广东省培育文化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量人才。”广州社科院副院长尹涛说。
尹涛建议,广东应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机制,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文化产业新型劳动者队伍,培育百名全球文化产业领军人才。
在当下“百模大战”的新形势下,广东领先的科技企业更要通过构建大模型生态系统,让各行各业尽快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红利。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成汽车,那么算力就是发动机,大模型催生了对算力的巨大需求。鹏城实验室大模型创新应用中心工程师张艳介绍,鹏城实验室正同步研制“中国算力网”全国一体化算力协同计算调度平台,推动算力互联互通。
以鹏城实验室为总调度中心,北向通过广东韶关,链接全国“东数西算”各大主要节点;南向经河套地区,链接香港,方便融入全球创新环境。两大数据通道打通后,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与国际合作提供重要支撑。
肖志立还注意到,“文化+AI”领域近年来面临着版权保护、技术伦理等挑战,“我们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版权管理机制以及积极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来应对这些挑战”。
AI技术的介入,有力帮助解决影视内容版权保护问题。为保护原创作者权益,腾讯视频近年来构建了基于视频指纹和数字水印两项核心技术的版权保护系统,有效鼓励高质量内容的创作,推动行业良好秩序建立。
在肖志立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文化+AI”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强大的科技实力。“未来,我们会在加强区域内的协同创新、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化水平以及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完善。”肖志立说。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朱洪波姚志豪仇敏业张梓望梁钜聪许舒智鲁力
交易在文博
深圳文交所与19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文博会让更多文化产品“活起来”
唐卡版画《莲花生大士》、俄罗斯版画《夕阳归程》借助数字化平台走向市场;南山漫谷分会场多项订货总交易额超6.5亿元……随着博览与交易“两翼齐飞”,在第二十届文博会上,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不再是僵硬的“摆件”,市场化赋予了产品真正的活力。
一叶扁舟,往来水乡,搭台设场,戏曲传唱。11号馆江苏展区带来了传统非遗项目——淮剧杂技的文创产品,淮娃玩偶、淮娃眼罩、淮娃胸针、淮娃夜光尺……琳琅满目的淮娃IP衍生周边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我们的产品融合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实用性,非常受欢迎。不到半天,宣传手册就被参展的客商及参观者‘抢光’。”展台负责人说。
同样“热火朝天”的,还有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展台。现场,深圳文交所黄金首饰珠宝名表交易运营服务中心与19家企业签署17拍平台第二季度经销商合作协议。
展台负责人杨凯乔透露,深圳文交所文化艺术品交易运营中心还将与华隆(乳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广州薇美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现场签约。薇美通希望通过签约,促使企业从单一的服装生产加工设计变成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让更多企业产生联动。华隆则期待通过运营中心对文化元素的挖掘,满足更多青年的需求。
徐怀
深圳多区“各出奇招”现场推介,最高签约金额达11亿元
文博会与大批企业和品牌“双向奔赴”
国民IP“奶龙”、国瓷永丰源、卡鲁冰雪世界、观澜山水田园……第二十届文博会采购商数量以及文化产业头部企业参与度均创历届之最,深圳多个经济强区携优质文化品牌向国内外观众现场推介,最高签约金额达11亿元。
5月24日,深AI文旅数字赋能——第二十届文博会之龙华区配套活动开幕。本次专项活动特别突出了龙华区文旅产品展销交易,美联红木、卡鲁冰雪世界、张支云酒业、观澜山水田园、一木一念文化礼品分别与5家企业签订了意向采购协议,采购总金额达280万元,预计整个文博会期间,参与活动的文旅企业交易金额将超900万元左右。
5月23日,深圳市宝安区举办2024年文体旅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11个项目现场签约,意向签约金额11亿元,涵盖影视演艺、游戏电竞、文娱新消费、微短剧等多个细分领域。
此次签约项目中,新桥影视基地计划联合深圳市中赢娱乐控股有限公司投拍50部精品短剧并搭建短剧播放平台;佰翼(深圳)电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下属KLG电竞俱乐部将携手深圳宝安,共同探索电竞产业的新机遇和挑战,助推深圳加快建设国际电竞之都;拥有深圳本土国民IP“奶龙”的第七印象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将携手深圳造梦游乐有限公司,开展IP跨界合作,在欢乐港湾联合打造首个融合“奶龙”IP故事的游乐互动式实景娱乐空间。徐怀
文博会观察
让文化传承“活起来”
默达
文博会是非遗的“主场”,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来到文博会的现场,随处可见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有的融入商品之中被摆上货架——如“文创中国”展区精美的文创工艺品;有的“成群结队”穿过连廊——潮阳西门女子莺歌队从中心区域一路“舞”到了“大湾区馆”,也“舞”动了人流的长龙。他们“铁锅炖自己”——12号非遗·老字号·工艺美术展区里,最热闹的当属“美食一条街”,身体和味蕾一同跃动,好吃好玩参与感满满。他们也在舞台上闪闪发光——陈丽君李云霄现场演绎《梁祝》中的经典桥段,将浙江省展区的气氛推至高潮。
这里的文化展品能够“活起来”,与文博会的独特“气质”不无关系。初次听闻“文博会”,笔者误理解为静态的“文化博览会”,因而形成了一种“逛博物馆看古董”的心理预期。走进会场,不禁讶异于热闹的氛围和展商的热情,感叹于表演英歌舞的队伍和围观拍摄的人群。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文博会的全称是“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几字之差,却将原本平面化的展馆变成了立体生动的“舞台”“市集”“直播间”,给予参展商更多展示的空间,利好推介,方便“搞钱”。
让优秀非遗和传统文化“活起来”,其中一个角度是“做大文化产业”。AI“李白”现场为文博会写诗,人机共舞一曲英歌,醒狮摆饰小巧精致,挂墙装饰威风凛凛……能不断推陈出新的唯有产业,能留住人才资金的也唯有产业。产业是文化传承的“重头戏”,资源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只有将抽象的文化概念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内容优势,鼓励优质的资源资金与文化项目充分融合,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活在当下”,让非遗传承人和文化爱好者更有获得感。
另一个角度是“服务下沉市场”。文化精品要在传承保护中绽放光彩,就不能因循守旧、孤芳自赏,而是要积极拥抱潮流,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推销”传统技艺,现场拿单,来自贵州的非遗传承人的文博之旅可谓收获满满;非遗古乐现场演奏,3D沉浸式互动,“游赏”模式和光影艺术吸引现场许多观众打卡体验。阳春白雪是文化,雅俗共赏也是文化;直播间里可以下单,乡野之间也可寻觅。
本次文博会上,文化传承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在保持文化内核不变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把他们挖掘出来,让他们“被看见”。有人“追更”,有人“叫好”,有人“打赏”,才能让市场保持长久的热度,用“活起来”带动“火起来”。
让非遗经典出圈破圈配资平台股票,让文化产品更接地气,文博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正如越剧演员陈丽君在文化强国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上的分享,“化经典为流行,化非遗为时尚”。破壁融合,守正创新,凝聚的是文化传承的有生力量,也蕴含着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